十五年专注于
液压缸筒生产

全国咨询热线:
400-086-9833

   热门关键词修理 加工 活塞杆 缸筒 不锈钢

无标题文档

天圆液压产品中心

当前位置:主页 > 行业资讯 >

对CAD液压缸技能的观点

时间:2016-05-18 17:00来源:来自网络 作者:admin 点击:
以autodesk Mechanical Desktop R4为代表的三维设计平台,已经安装在许多设计师的计算机中,autodesk Inventor R2也开始使用了,三维概念化设计的现场实际应用将指日可待。技术创新的形势提出了新的技术发展要求,因而对设计与三维建模的理解和使用技巧,

以autodesk Mechanical Desktop R4为代表的三维设计平台,已经安装在许多设计师的计算机中,autodesk Inventor R2也开始使用了,三维概念化设计的现场实际应用将指日可待。技术创新的形势提出了新的技术发展要求,因而对设计与三维建模的理解和使用技巧,就是现在需要讨论并明确的基本问题。下面从软件功能和设计需要出发,我想提出一些观点与你讨论。

1.设计与绘图

1.1所有的设计都要画图,是必然,但也很奇怪
    设计总要绘图,是必然,是迫不得已。一个工程师无法记住自己的设计(那怕是较简单)中的全部细节,图形表达就是唯一可能的方法。这些图首先是给设计者自己看:为了记住、研究和配凑设计自己的构思。其次是给别的工程师看,为了互相讨论交流,共同合作完成设计。最后是为了给制造者看,为了将设计意图在制造车间变成实际零件。在设计的全过程中,构思的原始冲动是三维概念,这是毫无疑问的;设计实施之结果是三维实体,这也毫无疑问的;但是,在传统的设计中,在这两者之间的信息传递竟然全是二维的图形表达。这种颠过来在倒过去的现象大家早已习惯了,似乎是天经地义。为了能够比较完满地做到这一点,许多学者还费尽心思,为我们制定了工程图表达标准,在学校里,用200多小时训练学生,忘记人类的三维描述习惯,重新建立二维投影的新表述规则,并在设计过程中进一步强化这些表述技术。放着现成的原始三维构思不用,偏要人为制定二维投影规则,这是不是挺奇怪?

1.2用软件绘图,是必然,但也很奇怪
    在CAD技术处在幼稚阶段的昨天,由于三维造型能力很差,不足以表达大部分设计构思,用AutoCAD R9以下的软件介入设计,也就是代替手工绘图,这是必然。但时至今日,软件已经有了质的飞跃,但是在多数用户那里,一提起CAD,人们仍然先想到代替手工绘图,而不是有效的全面辅助设计。以至于许多机械设计部门的领导问我,过去我们用纸绘图,现在用计算机了,这两者有什么不同?从设计过程来看,真的没多少不同。在纸上不好办的事,现在仍然不好办;图纸画得规范、漂亮,而设计质量却没有提高多少;仅从绘图来看,提高了一些效率,可考虑到软硬件的投资,日常消耗品的投资,这点效率似乎很不够,你很难说清楚这笔投资的回收期多长,能否在系统技术折旧到期之前有盈利...所以,仅仅是计算机辅助绘图,并不能够提高设计质量,解决技术创新中的关键问题。但是,许多人在这个计算机绘图(或称之为“电子图板”)上,已经投入并且想要继续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,如果你同意我上面的分析,一定和我一样感到很奇怪,他们怎么了?

1.3二维绘图中的设计难题
    诚然,上述二维计算机绘图对于普及CAD技术曾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,也是对进入更高层次的应用,十分必要的技术准备。但是,CAD的应用结果应当是:提高设计质量、传播和保存设计经验、提高设计效率、降低试制成本、提高设计管理水平...总之,是源于传统设计、高于传统设计。而事实是到现在为止,二维的微机机械CAD技术没能解决设计中最别扭的几个问题。换句话说,如果一个机械工程师,自我感觉绘图的能力不足,需要有人帮着绘图,我就想问这个工程师:“你还会做什么?你的看家本事最起码就是画图了!”在传统绘图设计过程中,工程师们感到最别扭的、最影响设计质量的、最需要有人辅助的几个问题是什么?常见的可能有下列几项:
    1〉复杂的投影线生成问题
    对于铸锻件毛坯的零件,设计师常常在绘制二维工作图时相当头疼。相贯线和截交线画不明白,甚至得找木型工审图。实际上这个零件在他脑子里不知想了多少遍了,早就想透了,就是表达不明白。对于某些细节(比如铸件上的一些交叉线上的过渡圆角)不容易在头脑中构思清楚,想用画二维图来辅助求出投影,更难以解决。因此常有这样的事,设计师在新产品试制成功后,对着真零件反过来修改自己的设计图。
    2〉漏标尺寸,漏画图线的问题
    就是经过几个人的审校,漏标尺寸的事仍时有发生。而且设计师在这个设计中独创的地方越多,审校的人对这个设计的构思越熟悉,漏尺寸、漏图线就越难防止。正是: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
    3〉机构的几何关系和运动关系的分析讨论问题
    如果是平面运动机构,事情还算好一些,即使图上的尺寸位置不太准,总有个有效的定性分析,对于空间运动,就没有好办法了。为了避开这个难题,人们在设计中总是先考虑容易设计的平面机构,而尽量避开空间机构,虽然在许多设计中,明知道空间机构可能会更巧妙,更优化。
    4〉设计的更新与修改问题
    传统的二维设计是一锤子买卖。如果要更新或修改,就要重新绘图,一般规定不可以打补丁(多数设计部门是这样要求的)。尤其是多视图零件,在修改设计时,零件的表达和它的有关设计参数无法完全放在一起,当然也没有直接的关联,这些技术资料的保存和更新都十分麻烦。虽然二维图形在AutoCAD中有较方便的修改方法,但是由于是对表达“图线”的修改而不是对设计“概念”的修改,仍然是相当麻烦,相当不可靠的。
    5〉设计工程管理问题
    这里所说的是对设计的管理,不仅仅是对图纸的管理。我们一些CAD用得好的单位,已经有几千个DWG文件,而且在继续增多。这些文件中除了图形信息外,还会有大量的设计参数等非图形信息,它们按装配层次关系有一种复杂而有序的关联。能否将传统设计中的管理模式用在CAD系统中?用二维绘图解决上述问题,说不可能解决,似乎太过分了,但至少是相当困难。这是因为在二维图的数据结构中,没有足够充分的原始数据,也无法组织和使用这些数据。要知道,二维工程图表达并不是设计构思的完整表达,也不是设计构思的真实表达。这样的图样必须由经过专业训练的人(熟记表达规则)才能读懂,数据的提取必须由读图的人按照许多规则进行解释,他才能了解绘图人的意思。就是说,二维工程图的生成和认读,总也离不开“人”。而计算机应用的最终目标就是没有“人”的参与,也能自动分析和使用上游下来的设计数据。矛盾之处就在于此。

2.二维图形参数化

2.1二维参数化的局限性
    二维参数化是针对上边的分析,曾经流行过一段时间的解决方案。记得当时开发商们将二维图形参数化软件炒得火热,同时也有不少软件商引进了一些国外的二维图形参数化软件来推销。似乎二维参数化,是有效的CAD应用解决方案,企图使这种通用的二维图形参数化来解决前面讨论的矛盾。这种技术方案的核心目标是:用程序训练计算机,企图使她象工程师一样生成和认读二维工程图。可是这些程序设计者忽略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:计算机永远也不会成为电脑。永远!开句玩笑,也许是港台地区把计算机叫做电脑,因而影响了他们吧。顺便说一句,工程图纸扫描矢量化处理的软件设计者,也犯了同样的错误。从二维工程图的生成来说,一个视图的全面参数化已经十分困难(当然不是指键槽、花键、台阶轴这类的简单图形),如果建立多视图之间的相互关联的参数,就更加困难。这样,用有限个参数驱动整个零件图,就是极难作到的,在这个过程中,相当于一个设计师只能用嘴,指挥一个仅会使用制图工具的傻小子,绘制他的设计图。二维参数化技术中,多视图之间的关联是必须作到的;同时系统必须能识别在此基础上的用户错误,比如用户要求将内孔直径改成大于外圆的时候时。只有作到了这些,才能实现真正的二维工程图参数化。而实际上,我看到的这类软件,没有一个能够达做到的。

(责任编辑:admin)
分享按钮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